非遗文化进校园评选你最想观看及学习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变革,我们的文化文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日益追求快节奏的新鲜事物,沉浸于各类快餐式文化生活,对先辈们过去上千年来积累下的优秀智慧结晶逐渐开始舍弃。然而祖先的智慧不可忽视,人类的文明不能退步,快餐式文化只能满足我们浅层次的短暂需求,却不能为我们提供充沛长期的精神养料,长此以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很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社会的发展堪忧。因此,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及时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校联合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旨在让同学们了解辽宁省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传统优秀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承人。
想要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要先去了解她,下面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非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为了帮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非遗文化,带动广大青年共同加入到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行列中来,我们从数十个优秀非遗项目中筛选出十一个项目,本着广纳全民意见、尽量满足更多人文化需求的想法,特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大家对于非遗文化的喜好热点,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出最想观看了解的五个文化项目。对于最终评选出的节目我们将会优先邀请相关艺术家到学校进行表演和展示。以下是这十一个项目的介绍。
非遗项目简介1、评剧“韩花筱”三大流派艺术(国家级项目)韩少云、筱俊亭、花淑兰演出照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是我国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以其为代表的评剧表演艺术,形成了我国评剧艺术的三大流派。其中:韩少云以朴实、深邃、细腻、优美、大方的表演风格而著称;花淑兰音域宽,共鸣好,吐字清晰,字正腔圆,韵味浓郁;筱俊亭嗓音低回浑厚,柔刚相济,韵味浓郁,善于运用各种板式,行腔俏丽,委婉抒情。
2、沈阳关氏皮影(省级项目)关维颖演出皮影戏沈阳关氏皮影是中国北方皮影分支,已历传三代,具有百余年的历史。主要分布沈北地区,语言道白通俗灵活,唱腔圆润动听,是集绘画、唱腔、舞蹈综合艺术形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沈阳木偶戏(市级项目)传承人张学范在年中央8套播放的木偶电视连续剧《蚂蚁王国》的拍摄现场剧中操纵老猴木偶戏是我国传统傀儡戏中最古老的表现形式之一,有着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传承。新中国成立后,沈阳木偶艺术蓬勃发展,排演了许多的传统木偶戏,如《叮咚泉》、《暗杀猫头鹰行动》等产生重要影响。沈阳木偶戏第四代传人张学范继承了传统木偶戏的制作和表演艺术,培养了下一代传人,并在国际木偶交流中荣获金奖。
4、初春枝满族民间剪纸(省级项目)初春枝满族民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初春枝初春枝满族剪纸是以反映辽沈地区满族传统社会生活为特征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依附于满族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环境,以风俗画的形式记录了辽沈地区满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间岁时礼俗,代表性作品有:《忙年》(系列组合)、《祭笊篱姑姑系列组合》、《东北三大怪》、《二月二,龙抬头》、《剪五毒》等,作品内容融入了东北满族古老的民俗传统,保持了相对原始、古朴的传统韵味。初春枝的剪纸作品,对于研究辽沈地区满族的历史、民间信仰、生产、生活习俗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5、刻瓷(省级项目)钟氏刻瓷技艺的代表人物钟立维刻瓷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融汇书法、绘画、雕刻为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中国的绘画、书法、篆刻一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造型艺术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独有的民族传统工艺。钟氏刻瓷技艺分为选瓷、画稿、雕刻、着色、上蜡五个步骤,每个步骤都十分讲究,运用中国传统的刻瓷技法,创作出“触有手感,观有笔墨”的艺术作品。钟氏刻瓷技艺主要以中国传统福禄文化、吉祥祝福为题材,反映了广大民众趋利避害的民族文化心理,作品构图合理、雅素大方、新颖别致,记录和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个层次,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创造的人文精神的见证,承载着整个社会的历史记忆。钟立维是钟氏刻瓷技艺的代表人物。6、辽菜传统技艺(国家级项目)刘国栋在传授辽菜技艺及作品“辽菜”是辽宁菜系的简称,它是根据辽宁地区的民族特点、区域特点、饮食习俗、烹饪技艺而形成的一种地方菜系。辽菜擅长扒、熘等30余种技法,菜肴具有一菜多味、咸甜分明等特点,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辽宁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7、鲁氏棉花画(市级项目)鲁彦君工作照鲁氏棉花画源于清末,由河北黄骅县农民鲁李氏利用棉花的自然肌理,以铺、絮、叠、拉、搓、捻等手法,在底板上铺絮的装饰画。作品有风景、动物、花卉、人物等,题材广泛。第三代传人鲁彦君在长期创作中形成了纯真质朴、拙中见巧的艺术风格,对研究民俗意识、地域文化有着参考价值。8、沈阳于氏面人制作技艺(市级项目)沈阳于氏面人技艺传承者面人古称面塑,源于民间在喜庆日子做花馍点心等所形成的一门民间艺术。沈阳于氏面人制作技艺源于山东省黄县于学章传统捏面人技艺。第四代传人于启全继承了于氏面人简练手疾眼快的技法,在3-5分钟捏塑人物花鸟动物,15分钟内捏塑人物肖像。沈阳于氏面人制作技艺直接反映了民间风俗习惯和审美追求,具有艺术欣赏价值。9、沈阳李氏糖人制作技艺(市级项目)李氏糖人祖先传承下来的小老鼠偷油吃塑吹制作方法李氏糖人起源于山东陵县宋家周边区域,兴于清朝,当时叫做水泡子、糖官人、气憨子等。沈阳李氏糖人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李凤艳秉承传统工艺,造型上吸取面塑、剪纸、皮影等元素,作品夸张古拙、生动细腻,色泽艳丽饱满,题材广泛,突出反映了民间民俗文化,是社会生活及民俗风情的一个缩影,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10、沈阳王氏泥人制作技艺(市级项目)王氏图片资料沈阳王氏泥人艺术起源于辽宁喀左一带,经历几代人的传承发展,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沈阳王氏泥人制作技艺第三代传人王辰以喀左粘土为材料,将多样的泥塑手法与东北粗犷豪放的民俗风情相融合,制作出的人物形象生动、夸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这种活态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是先辈们留给我们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珍宝。
11、沈阳乔氏传统刺绣技艺(市级项目)沈阳乔氏传统刺绣技艺沈阳乔氏传统刺绣技艺历史悠久,针法多样,有直针、半针、套针等。以缎绣、布绣、纳纱、编纱、包绣、补绣等为主,作品有山水、花鸟、草虫、人物、文字等,图案寓意吉祥,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辽沈地域特色和满族特色。第四代传人乔新民采用特有的表现手法和多变的针法,把传统刺绣工艺继承下来。
接下来就请大家挑选出自己最为期待的文化表演吧!(最少五项)
排版:李彦君
责任编辑:曹扬
治疗白癜风方法呼和浩特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2-12-20 沈阳市

电话: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