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m.39.net/pf/a_9111116.html
随着12月7日19:30许,EU航班降落沈阳桃仙机场,作为沈阳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队员的我,正式结束为期一年半的援藏任务。一年半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自选拔援藏干部那一日开始,我就暗自扪心三问,思考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回答这三个问题,援藏干部的“三问”,是必须经历的三程路、三道坎、三重境界。围绕上述三个问题我用了一年半时间去体会、实践,如今援藏工作已经结束,我也都有了答案。
援藏究竟是为了什么?都说“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进藏本身对女性的身体就是一大考验,何况是在平均海拔米以上的安多县工作一年半呢?这里高寒缺氧,山高路险,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年才摘掉了深度贫困县的帽子,开展援藏工作二十多年来从未有女性来过。对于长期处于米海拔以下的我来说,身体、生理、心理等多方面都是巨大挑战。作为女儿、妻子和母亲,我真的能舍得下一大家子吗?但我还是来了,为什么呢,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使命、情怀、理想和信念使然。援藏,是一种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一份责任。对口援助西藏工作,是党中央从全党全国发展大局的高度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党有号召,我们有行动。作为一名有着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始终记得入党誓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组织需要我们的地方,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本着这份党性,我报名援藏。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深知科技工作是对口援藏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促进西藏安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扶贫攻坚、重点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有责任有义务把辽沈大地先进的妇产科理念和技术与安多县实际情况相结合,在为广大安多县育龄妇女健康服务的同时,也能为推动提升安多县医疗卫生水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援藏,是青年干部的一种光荣。习近平总书记说: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练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越是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当我正式踏上安多这片热土时,再次自问援藏为什么?——为梦想出发、为使命担当、为安多奉献。一年半以来,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藏我们能干什么?进藏后,受到西藏各族人民热烈欢迎和接待,但平静之后,我不得不思考的是,在一年半援藏期间,在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建设过程中我们到底能为当地百姓做些什么?
到达安多县第一天,熊川书记就对我们讲“讲安多话,做安多事,当安多人”。首先,一定要身临其境地感受学习,继承发扬老西藏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努力维护民族团结。
其次,曾经的援藏干部用“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朴朴实实做儿女,认认真真干工作”这四句话来概括新时期的援藏精神,也为我们指明了行动的方向。医疗援藏工作是聚民心、顺民意、惠民利的民生工程,作为一名卫生技术干部,医院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医疗技术,先进的人文关怀理念,带到安多。医院条件很差,但也为我们发挥聪明才智和技术优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虽然只有一年半时间,医院开展“造血式”医疗帮扶,通过修订科室规章制度、诊疗流程,制定科室发展规划,强化重点业务能力建设,落实“师带徒”培训管理等方式,医院学科建设添砖加瓦。第一次规范病历书写,从如何询问病史、如何查体,到如何明确诊断、如何因地制宜制定治疗方案,并建立电子病历系统;第一次规范入院病情交代和医疗文书的书写;第一次规范产程观察、接产,积极处理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不仅降低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而且还减少了产后出血量;第一次规范了分娩室的无菌制度,包括入室要换鞋子或穿鞋套,带帽子口罩,接产时穿无菌手术衣等;第一次完成入院待产及产程中胎心监护;第一次规范了产妇入分娩室必须建立留置针的制度;第一次使用子宫下段及阴道内纱条填塞处理产后出血,成功救治产后出血近ml产妇;第一次规范医务人员定期培训学习制度,结合妇产科经典论著、网课、远程会议、模拟实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妇产科医务人员业务能力……
时势造英雄、苦难历人生。这些个“第一次”的背后是我们所有援藏干部无私的奉献、艰苦的付出。氧气的不足、睡眠的缺乏、血压的超标,都阻挡不了我们在这里开展工作:手术、门诊、查房、急诊抢救、教学授课、抗击疫情、调研义诊,一切的一切,为了一名医生的责任,为了藏族同胞的健康,为了祖国边疆的稳定。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医院的管理出谋划策,医院医院评审。时间虽短,但树立了我们援藏干部良好的形象。市委市政府选派援藏干部到安多工作,就是要求我们在安多“负责任、敢担当、能干事”,服务安多、奉献安多。何时可见真本色?最是高原风雪处。
离藏我们留什么?春耘力尽施,秋收榴满枝。一批批援藏队员在雪域高原留下足迹,也留下永恒、美好的回忆(湛蓝的天空、洁白的雪山、静谧的湖水、辽阔的草原……)以及我们援藏干部同西藏人民建立的比雪山更纯洁的深厚友谊。良好的援藏干部形象,务实的工作态度和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良好的技术和先进理念,以及与当地牧民结下的深厚友谊都将是我们在藏期间留下的一段段佳话。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造血式”医疗援藏,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医疗队伍是我们医疗援藏的目标,这就好比“杏林春暖”的佳话,前人栽树,荫及后人。医疗援藏将播下一片惠及后世的“杏林”,为藏区留下永恒的春天。
雄鹰见证蓝天的高远,雪山彰显大地的壮阔。援藏背后的精神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仅仅是我们援藏干部本身需要的,也是当今社会最稀缺的资源,值得珍藏,更值得歌颂和弘扬。
这就是我们要留下的。
感谢组织的信任,院里领导、同事以及家人的支持,让我没有后顾之忧,顺利完成了援藏任务。“一次援藏路,一生援藏情”,援藏将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一次难忘的、宝贵的人生经历。援藏锻炼了我的意志,锤炼了我的党性,提高了我的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各方面能力,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不负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期望,在伟大时代中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不负韶华。
供稿:孙云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