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铁西有13万下岗职工
沈阳鼓风机集团工人杨建华刚从北京捧回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就在沈阳出席了自己的个人事迹报告会,节前,又在沈阳市职工庆祝“五一”大型主题晚会上,为新命名的“沈阳市职工之家”及“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剪彩
铁西区文体局党委书记侯占山说:“铁西区孜孜不倦地挖掘工业文化遗产,就是为了让工人阶级的无私奉献精神薪火相传”
曾几何时,以往人声鼎沸的北二路被称为“下岗一条街”,全国最大的工人聚集区“工人村”被称为“度假村”
据统计,2002年以来,铁西先后拆迁旧住宅区26片、150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消灭了棚户区,使5万多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牛心屯、光明街、仙女湖……以往这些破落衰败的棚户区,如今已经像风一样在人们沈阳市和平区邮编的视线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住宅、商业广场、公园和绿地1000多根烟囱被拔掉,45万株树木拔地而起,新增绿地51万平方米,市民一年享受到320个好天气更大的“铺排”还在后面去年6月开始,铁西区启动了“新版工人村”建设,升级版的“工人村”位于沈西工业走廊,预计可容纳20至30万产业工人
尊重劳动,提升产业工人的幸福指数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曾是多少中国人的梦想1952年,居住在铁西区工人村的国营大中型企业的职工、劳动模范、高级知识分子、高级技术工人就已经享受到了这种待遇当时,沈阳市投资1200万元、专门为工人建造了143栋苏式住宅两水两气,一应俱全如今,98%的下岗职工都实现了再就业与此同时,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涵盖城乡2006年以来,最低工资沈阳市医疗保险标准由450元调到550元;退休金平均每人增加200多元;失业救济金由223元增加到310元至350元国有工业企业100%参加了医疗保险,又为255户企业2万多名集体企业退休职工办理了参保手续
在铁西,劳动是最光荣的词汇;工人是老工业基地不落的星辰在铁西区肇工街,1956年就建起了劳动公园;2006年4月,区政府出资150万元,开辟了劳模大道,兴建了全省首座劳模浮雕墙,墙上雕的是半个世纪以来,沈阳涌现出的20多位全国劳模;在铁西区赞工街2号,7栋老楼作为一种记忆符号,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原样恢复了五六十年代13个家庭当年真实的生活场景,并用实物再现了合作社、幼儿园、粮站、邮局等服务设施在铁西铸造博物馆内直径1.5米、重达0.2吨的齿轮雕塑上,11名杰出青年工人的手印将与坚硬的青铜一起,永远地镌刻沈阳市旅游学校招聘在人们的记忆中
截至目前,“沈鼓”90%的工人都已拥有了高级技工以上资历从“老黄牛”到“千里马”、从“体力型”到“知识型”,产业工人的自主转型不仅创造了铁西五年全面振兴的奇迹,同时也用事实证明,工人阶级永远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无愧于领导阶级的光荣称号年近70、亲自参与了新中国第一台大型衡器制造的李厥华师傅向记者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拿出极其宝贵的外汇从国外进口粮食,由于没有大型货物专用秤,虽然觉得分量不足,也只能吃哑巴亏1954年,沈阳衡器厂制造出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100吨轨道衡当时,工人们都非常兴奋,觉得这称的不是粮食的重量,而是中国人的自尊和自强令人欣慰的是,新时代工人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与当年的老工人一脉沈阳市和平区政府相承,生生不息
年近古稀,拥有800余项技术革新,填补国内、省内18项空白的“革新大王”张成哲率先坐不住了,看到老工业基地“绝技失传”,技工短缺,亲自“出山”,与当年的“机械大王”沈延刚、“磨工大王”孔庆堂等一批老劳模一起,创办技校,培养实用人才
评选“首席工人”、改造“工人村”、建“劳动公园”、塑“劳模浮雕墙”……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产业工人在这片土地上挥洒青春和汗水,同时也收获尊重与荣耀
年轻一代更是不甘示弱,向国外垄断多年的技术领域发起了猛烈的冲击10年前,沈阳机床到国外参加展览会,国外知名大公司的展台都在宽敞的大厅里,而他们却被安排在地下室如今,经过几代人锲而不舍的努力,沈阳机床终于登上了多轴联动数控系统沈阳市旅游学校电话这个世界数控机床技术的制高点;沈鼓“五朵金花”主导设计的我国首台4万立方米流量空气压缩分离装置,填补了我国大型空分压缩机组国产化空白;沈重“九凤”设计的五层楼高的盾构机,确保了“万里长江第一隧道”提前贯通;沈鼓工人杨建华,成功拼装焊接出中国第一台鼓风机焊接机壳,替代进口为国家节省外汇8亿美元
然而,铁西没有消沉辽艺话剧《父亲》中下岗工人老杨头说:“改革就是变着法地要把国家往好里整,咱工人前面就是有地雷阵也要趟过去”;辽宁省的主要领导说,辽宁是“共和国的长子”,“大儿子”就要为父母多分担家务;“改革,要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振兴的成果,要惠及广大人民群众”铁西区委书记李继安强调;“东北振兴,沈阳先行,铁西沈阳市医疗保险管理领跑”,是铁西人喊出的响亮口号
铁西区是我国著名的产业工人聚集区,新中国成立初期,创造了数百个“全国第一”,上下班高峰时,北二路上万人潮涌曾是沈阳一景
崇尚劳动、尊重创造一直是铁西领跑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旋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村”成了铁西最大的棚户区“工人阶级为改革承受了巨大的阵痛如今,在工业区改造中,应该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产业工人”铁西区区长李松林说
2007年铁西区财政收入高达45.5亿元,成为全市财政收入第一大区尽管如此,铁西区花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惟有在回报工人身上毫不吝啬全年投入27亿元,占全部收入的60%以上
相信工人,启动劳动者身上的“发动机”
“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
白癜风忌食哪里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