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型公园广场学校操场5年内拟全建成应急避难场所
中山公园成沈阳唯一国家级应急避难场所最多可供5万人避险
今年起,沈阳将逐步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计划5年内,将全市现有的大型公园、广场、体育场、学校操场等场所,分期分批建成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全面提升沈阳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昨日,在第八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上,沈阳市民政局透露未来沈阳防灾减灾建设情况。
昨日,沈阳市减灾委在和平区中山公园举办了“沈阳市防灾减灾应急避难场所示范基地”授牌仪式。作为沈阳唯一一个国家级的应急避难场所——中山公园能保证周边3个社区内的3万多居民,以及周边单位人员的应急避难使用,最多可容纳5万人临时避险。
根据中山公园现有的规模和布局,同时考虑到周边社区居民人口密度和道路交通情况,将中山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划分为5个功能区。每个功能区都设有应急棚宿、应急供水井、应急供电及广播系统。
中山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指示性标志都采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为主,在东、西、南、北四个入口处和园区中心位置,设置了5个应急疏散保障分布图和17个区域图,确保应急避险人员能够及时、准确找到相应的避险区域,同时在场所内的岔路口处还设置了7个组合式指示标志。
截至目前,沈阳已经有34个国家级减灾示范社区、30个省级减灾示范社区、30多个市级减灾示范社区。每个社区都有1-3个应急避难场所,这些社区以及附近社区的居民都可以在发生灾害时,到减灾示范社区的应急避难场所临时避险。
“这些社区的避难场所一般是利用社区内空旷场地或者学校操场设立,进行应急水源、电源、棚户区的改造。”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道。今年,沈阳还计划新增3个国家级减灾示范区。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治疗白癜风最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