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学记大盘点学记团长征途

撕下最后一张日历,将画上句号。

如果有人要问:年校园里的热词是什么?答案肯定是“长征精神”,是“信念不移”的长征精神,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是“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是“坚持不懈”的长征精神。因为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你瞧,央视“开学第一课”也是讲长征故事呢。

历史上的长征已经远去,但长征精神将与人类长存,并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各行各业里传承并演绎着。

泉州市学生记者团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队伍一天天壮大,却永无止境,将其喻为泉州教育界的一场“长征”,形象、生动。

在过去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早报《教育周刊》记者们走进92所中小学校建学生记者站,发展小记者总人数已逾2万人,仅年学记规模就已超过人,组织活动多场。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长征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带领学记团不断前行。我们无法忘记,当初一次次跑学校找校长的辛苦,还有吃闭门羹的尴尬;也不会忘记学生记者团运作一年后,本来以各种理由不建站的市区某小学打来“我们校长说,早报小记者的活动做得真不错!我们学校也要建站!”从不信任到信任、从不支持建站到主动要求建站,这一路走来,可谓汗水满满。

“从市区到县区”、“成熟一校发展一站”、“用活动带动活力”,这一句句响亮的口号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教育周刊》全体同仁周一到周五跑学校找老师、写策划案,踩点活动场所;周末开展体验活动、指导采访、辅导写作等,这种工作常态靠的就是一往无前的长征精神在支撑着!

学记路,长征途,我们永远在路上!

(唐文魁/文)

01

印迹四海:开眼看世界

长征,两万五千里,一段令人震撼的征途。而多年来,泉州市学生记者团也在自己的“征途”上,书写着勇于尝试、大胆拓展的精神。小记者夏令营、周周游,以及各类对外交流活动,打开了学生一扇扇看世界的窗口,挖掘潜藏其中的心智与胸怀。

小记者夏令营、周周游活动足迹遍布五湖四海,而学记团也正在以更为开放的心态开展与国际友人、媒体单位的对外交流活动,如今,那些星星点的“小脚印”,正在学生的心智成长之路上串联成一把把熊熊燃烧的火炬。

夏令营:线路“加开”飞越海外

早报小记者夏令营自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4届,品牌影响深入人心,被学生及家长盛赞为“学与玩的完美结合”。营员们走过了北京、广州、深圳、长沙、张家界、呼和浩特、黄山、横店、沈阳、桂林等地,目睹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了各地多元文化的魅力。今年,在学生和家长的要求之下,同一路线加开两次,近名营员先后三番“挺进”江南,嗨玩上海迪士尼。

今年1月,早报小记者“未来领袖”新加坡冬令营开启,小伙伴们在新加坡度过了7天6夜,体会“游+学”的真正意义;今年暑假营员们分别飞往美国、新加坡,参加为期15天的美国插班营和7天的新加坡修学营,游览美国、新加坡著名城市和景点,走访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顶尖学府,与顶尖学府学霸们面对面交流,插班名校学习,体验全英文教学。

周周游:数百学生玩转省内

今年4月,学记团在“周周游活动”的基础上,重磅推出“周周游”采风活动,每周推出一条近郊旅游线路,为学生结伴出游、外出踏青、体验独立旅行、增长见识提供选择。

“周周游”采风活动由东南早报主办、东南旅行社承办,依托“小记者夏令营”的模式进行打造,全程由专业导游带队、早报记者辅导写作。

目前“周周游”已走过罗源、尤溪、桂峰、平潭、漳州、永泰,四五百名学生记者及其他学生在课堂之外收获了不一样的实践体验。

友谊桥:搭建对外交流桥梁

年,15名学记东道主在泉州开元寺迎来了远道而来的朋友——浙江省舟山市的34名小记者,并当起他们的小导游,为客人介绍“文都”。

年,“阳光天使文化之旅”国际华裔学子交流营与泉州市学生记者团举办联谊活动,25名马来西亚学子与学记开展交流活动。

今年5月份,学记团再次组织学记去泉州师范学院,与前来该校参加夏令营活动的菲律宾华裔青少年进行“手拉手交朋友”活动;7月暑假夏令营部分营员与绍兴晚报小记者同游鲁迅故里,并介绍各自的家乡文化。

此类交流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能力锻炼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他们打开一扇又一扇的友谊之门。

凭着一步一个脚印的累积,今年,学记团还在各个领域多方面尝鲜。创办早报大学堂,以漫画班作为首次尝试,由泉州晚报社首席美编洪志雄任教,以多年的经验和独家课程设置,赢得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举办安全防卫特训营,特邀公安系统专家亲临指导,让营员参与部队军营生活体验……学记团一项项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举措,带着全市学生看课堂之外的精彩,在他们的“征途”之上,撒下通往心智成熟、胸怀世界之路的火种。

营员与《绍兴晚报》小记者同游鲁迅故里

周周游活动成了很多学生的新选择

←“长征”红旗手

吴小婷:《教育周刊》垦荒牛之一,年加入《教育周刊》团队的“老”记者之一,现服务11个学生记者站,学记约名。

带着学记上路怀着初心前行

有教师资格证,却做着记者行当。做记者的工作,却是学生的老师。

此刻只想用时下流行的“捂脸”表情,对自己说一句:“缘分呐!”

年大学师范类专业毕业后,加入《东南早报》,我成了“吴记者”,同年9月有幸见证了早报《教育周刊》的诞生。年泉州市学生记者团开展进校园活动,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学记团,我成了他们的“吴老师”。后来,我们每个人“带领”的学生记者达千人,周刊领导常笑称我们每个人都可当“校长”了。

12月9日,看到当期《教育周刊》封面同事采访的校园之星陈徽桓,才惊觉时间如此之快。徽桓是我负责的第一批学生记者,当时他读鲤城区东门实验小学三年级,现在已是泉州七中初二年学生。更有学生记者已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会不时调皮地来一句:“小婷姐,结婚了没?”

在同一个岗位上待久了,加上面对的群体、事情较为繁杂,难免心生疲劳,脸上长一颗痘,都得赖上工作,取名“工作压力痘”。而当一个个“徽桓”在脑海闪过,会有种油然而生的幸福感。我们在工作上付出,也在工作上成长、收获。

在年的“征途”中,我有机会参与了小记者新加坡营和美国营,这是学记团的一小步,却是我的一大步。加上前几年带过目的地湖南、广东、北京、浙江等几个省市的夏令营,目前我的行程累积,足够兑换一张“幸运机票”了。要知道,我是在村中念的小学,镇上读的初中,晋江市上的高中,毕业于泉州市的大学,其间也未有远足经历,爸妈都不免担心我的胆小和怯生。如今却在工作中,拥有了许多以往未曾有的体验。当然,带小记者参加夏令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在路上,那些相伴而行的学生,他们的言语和行为让我学到了许多——他们才是我的老师。

时常感到人生偶然性与必然性之奇妙,此刻再用一个“憨笑”的表情,对大家说一句:“我是一名做着记者工作的老师。”想想,这多妙不可言啊。

此次盘点允许“吐槽”,如此珍贵的版面,最后我还是给自己祝福吧:愿来年的痘少一些,青春多一点!

02

丝路传灯:细流成江海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海丝文化成为泉州又一张重要的历史名片,而文化传承,一直也是泉州市学生记者团努力的方向。

从学记团建立之初到今年,各类闽南文化活动一直在积极开展。年,数百场学记团活动,近60场与闽南文化相关。在文化传承这条“长征”途中,学记团从未停下行进的脚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场小活动汇成涓涓细流。当我们回过头来,仔细品味每一个细小的瞬间时,会发现风景这边独好。

赏心乐事学记动手又动嘴

今年,学记两次走进金苍绣非遗传承人陈克忍的工作室,探秘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元宵节,泉州到处张灯结彩,各式花灯繁复,学记们也不会错过,跟着泉州“非遗”针孔无骨花灯传承人蔡聪慧学做无骨花灯,走进曹淑贞花灯艺坊,动手制作彩扎花灯。学记们更是泉州市木偶剧团的常客,说起泉州传统木偶剧,大伙儿也是如数家珍;不仅如此,学记还走进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木偶之父”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第三代传人王景然大师的工作室。

泉州传统美食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项。清明,齐做清明粿;七夕,学做糖粿;冬至,手搓冬至圆……学记们不仅动手做,也乐在享美食。

在丰富的闽南文化活动中,学记们感受非遗传承的酸甜苦辣,也从传承人身上,学到了诸多优良品质;在感叹自己知之甚少的同时,也领会到文化传承的重要。

闲步旧巷聆听老街故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记们多次走进公式埔社区,循着渔村小路,欣赏传承千年的蚵壳厝。簪花围、大旗衫、阔腿裤,身着传统服饰,在街头巷尾劳作着的公式埔女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承载着高超的造船技艺,学记们在仿古船模工作坊,了解水密隔舱这项传承千年的造船技艺,对泉州的海丝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行走于西街、中山路,学记们走进巷子听老故事、传说。在泉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开元寺事务管理处原主任吴松柏的带领下,细致地聆听开元寺的过往……

学记还将步伐迈到更远。永春达埔制香、醋园造醋、永春漆篮制作技艺、晋江李五故居、安溪湖头古镇……都留下学记们的身影。在安溪茶校,学记们第一次近距离地了解茶的“前世今生”,学习不同茶类的冲泡技术,在制茶体验中,学记们不仅熟悉传统手工制茶的各个环节,更体会一杯茶的来之不易,将家乡茶文化铭记于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同长征精神的延续,传统文化保护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投入,通过活动,学记们在不断欣赏感受古城魅力的同时,也自觉承担起了发扬传承海丝文化的责任。

←“长征”红旗手

蓉蓉:年加入早报《教育周刊》,见证《教育周刊》、学记团的诞生;《教育周刊》“老”记者之一。目前服务12个学生记者站,学生记者多名。

我们一起慢慢长大

年9月10日,早报《教育周刊》创刊;年5月21日,泉州市学生记者团泉州一中学生记者站成立;年11月2日,早报《教育周刊》迎来第期,如今《教育周刊》已第期,有92个学生记者站。不只是我们,孩子们也随着《教育周刊》、学记团,一步一脚印地慢慢成长。

年上半年,报社开始筹备成立学记团。我拿着泉州市教育局下发的文件,一个一个学校跑。由开始的艰难,家长的不理解,到现在得到老师、家长和学生的肯定,我的身份不再仅限于记者,也是学记们口中的“蓉蓉老师”、“小傅老师”。

学记们只有周末和节假日才有空闲时间,我们只能牺牲假期,为他们组织各种活动,加班成为我们的家常便饭。一年下来,真正的周末休息时间,屈指可数。每场活动前,我们需要联系组织方,商量活动内容和流程,安排活动场地,组织学记报名;活动中,我们则要身兼数职,记者、摄影、老师、讲解、维持秩序,指导学记采访;活动结束后,还要修改学记们上交的稿件。平日,要处理学记报纸投诉和学生记者站的续站工作等。

泉州市学生记者团年度盛典暨优秀学生记者表彰晚会,从未有过任何经验的我们,“赶鸭子上架”,不到半个月时间,硬是完成有多名学记团成员的第一次大集会。整场晚会由一个个临时拼凑的演出小队“搭建”而成,但记者和学记们却呈现出一场“不临时”的演出。

去年,我带的一位学记不幸罹患重病,她的同班同学在QQ群里找我求助。得知此事,我马上与家长取得联系,尽我们所能帮助她。让我更加感动的是,我们发起的爱心义卖活动,得到了其他学记的支持,家长们也帮忙献策献力。

虽然工作辛苦,加班无数,有时也会碰到“熊孩子”,但更加暖心的是来自老师、家长和学记们的认可。四年多过去了,办公桌底下的学记推荐表积攒了满满两三箱,舍不得扔,电脑里存的每场活动照片,舍不得删,看着照片里学记们当初认真、稚嫩的笑脸,会随之会心一笑。第一批的学生记者有的已是高中生,但我们依然保持联系,成为好朋友。

记得《教育周刊》第一期发刊词中写道:让我们用年轻渴求的双手,揭开岁月瑰丽的扉页,共同见证。我们用笔记录,用心铭记学记们的成长。

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于学记团,我也有着浓浓的爱,和孩子们一起见证了它的从无到有,也随着它一起慢慢成长。

03

爱心播种:温暖你我他

这些年,泉州市学生记者团坚持开展公益活动,德育征途中,一路播撒爱心种子。

毛泽东在谈及长征的意义时,曾形象地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播种机,播撒的是革命的种子;泉州市学生记者团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德育征途中,开展了许许多多的社会公益活动,播撒下爱和希望的种子。例如:联合厦门大学建立乡村学校图书角,举办“大学生开讲啦”公益讲堂,到乡村小学送书送文具……活动深受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好评,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今年,泉州市学生记者团联合爱心公益协会、洛江区教育局、丰泽区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开展“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更正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yangshizx.com/sysms/519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