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oyssw.com/yangsheng/8374.html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顾诵芬:为了祖国的蓝天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刘静
11月3日上午,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作为享有盛誉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航空界唯一的两院院士,70年来,他亲手捧出了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初教6、第一型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歼8Ⅱ……同时他还是我国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开创者,奠定了我国亚音速飞机和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基石。顾诵芬院士逐梦蓝天70载,实现了自己立下的诤诤誓言——“只有将天空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不再任人欺凌”。
为国励志献航空
年,国家拿出“60亿斤小米”建设航空工业,航空工业局成立,新中国航空工业艰难起步,这一年,21岁的顾诵芬便将自己的一生与祖国的航空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沈阳飞机设计室于年成立,顾诵芬作为首批核心成员,担任气动组组长,在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等开拓者的领导下,开启了新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新征程。
年,我国开始研制歼8飞机,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型高空高速歼击机。顾诵芬先作为副总设计师负责歼8飞机气动设计,后全面主持该机研制工作。在研制中,他发现发动机喷流对飞机平尾效率有很大影响。当时,国内尚无喷流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他带领设计部门与风洞试验单位联合攻关,在国内第一次创建了战斗机喷流影响试验方法,发现了喷流影响规律,该试验方法也成为后来确定发动机喷流影响的基本方法。他还主持攻克了跨音速抖振、方向舵嗡鸣等技术难题,圆满完成了歼8飞机研制任务,结束了我国歼击机完全依赖引进的历史。年,歼8飞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年,歼8Ⅱ飞机立项研制,其作战性能要求远超歼8飞机。顾诵芬任该型号总设计师,是航空工业第一位由国家任命的型号总设计师。他制订了两侧进气的气动布局方案,解决了二元超音速可调进气道设计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他作为型号总设计师,组织和领导军地多个部门、上百个单位高效协同工作,仅用四年就实现了飞机首飞。军方评价,歼8Ⅱ飞机是当时“我国空军装备的歼击机中最高档的机种,对改善空军装备、增强国防力量,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成为当时空海军的核心装备。年,歼8Ⅱ飞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歼8系列飞机共衍生16种型号和技术验证机,装备部队余架,一直是我军20世纪的主战装备。歼8系列飞机的研制,牵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航空工业体系,促进了冶金、化工、电子等工业的发展。顾诵芬被誉为新中国杰出的飞机设计大师、飞机气动力设计第一人。
在第五届航空工业“科技月”启动会上,顾诵芬表示,中央领导在谈到科学家精神时,两次提到罗阳同志,党和国家对航空工业的重视和关心令他感受颇深,并以此勉励广大航空领域科技工作者,要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共同为航空工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为梦读书重传承
顾诵芬在担任总师后,很快掌握了总体、重量、外形、结构、强度、飞控、航电、环控、武器、电源电气、仪表等各个专业的技术,并且这些技术都不是简单的了解,而是深入的研究。他为了缩小航空技术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距离,注重学习外语,工作后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又自学了俄语,亲自翻译和校对了大量的书籍和资料,为了拓展知识,还自学了日语和德语。
顾诵芬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带领的团队走出了一位科学院院士,三位工程院院士,两位型号总指挥。他主持编纂了70余册航空科技书籍,主编的《飞机总体设计》一书,已经成为我国航空院校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教材,主编的《现代武器装备知识丛书——空军武器装备卷》《大飞机出版工程》等多个系列、数十种航空专著与图书也都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明说:“在跟踪国际航空科技发展、重视掌握国外技术资料方面,从顾总这里,我悟出做一个总设计师,必须掌握国外航空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这才能满足国防安全和军方的需要。”
顾诵芬号召广大青年人多读书,首先是必须树立正确的革命人生观。同时,要向榜样学习,要学习凯利·约翰逊、费多索夫院士以及徐舜寿、管德院士等的传记,认真学习他们钻研技术,不断创新的精神。中国工程院院士孙聪至今还记得当年听到顾诵芬在北航的一次演讲,给他非常大的触动,学生们投身航空事业的激情高涨,他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的投身航空,成为了一名航空人,他最常翻看的就是《顾诵芬自传》。
为公忘我见真情
顾诵芬在航空事业耕耘70载,由于国防与航空工业的特殊性,直至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因国家、军方、航空工业系统、地方政府多次的奖励、表彰,顾诵芬的名字才逐渐进入世人的视野。功成不必在我,他总是说:“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很高的荣誉。这些荣誉应归功于那些振兴中国航空工业的领导和默默无闻、顽强奋斗的工人、技术人员。”有多少型号饱含他的心血,有多少专家从他的知识和经验的宝库中得到教益,无法统计。经常会听到年轻的飞机设计师们说,“有顾总在场,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年7月5日,歼8完成首飞。虽然首飞成功,但在跨音速飞行试验中出现了因气流分离导致的抖振问题。对于引起振动的原因,大家看法不一,顾诵芬大胆地提出通过观察歼8飞机飞行中贴于后机身和尾翼上毛线条的扰动情况来对症下药,他提出要亲自上天观察歼8飞机后机身流场。这对年近半百,又从未接受过飞行训练的顾诵芬来说有很大风险。而且因为姐夫黄志千逝于空难,他们家有一个约定:不再乘坐飞机。顾诵芬决心已下,瞒着爱人,登上了试飞员鹿鸣东驾驶的歼教6飞机。为了观察清楚毛线条的扰动,两机的距离和间隔都在5米左右。这样的飞行对飞行员和顾诵芬来说是一种冒险。凭着他们足够的胆量和勇气,经过三次上天近距离观测,顾诵芬承受着巨大的身体负荷,终于找到问题症结,通过后期的技术改进,成功解决了歼8跨音速飞行时的抖振问题。杨凤田院士在《我心目中的顾诵芬》中写道,有一次顾总因为连日辛劳,不慎摔伤,伤势很重,昏迷不醒,连续抢救了7个多小时,睁开眼睛跟我说了一句话“(会)我去不了,你一个人去,到北京找老管(管德院士)。”就又昏了过去,他一贯把事业和工作放在第一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航空人。
从大飞机专项设立,到四代机技术预研,再到最新的前沿科技的探索,他始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yangshizx.com/sysms/527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