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扳桥奉天欠钱画蜈蚣还账

      清朝乾隆年间,奉天(沈阳)小西城门里有座店铺,这家店铺既开旅店,又卖烧饼。店主为人忠厚,人们都管他叫张老实。    老实人开店忧事多。这几天,张老实又犯愁了。什么原因呢?只因为从关内来了一个瘦老头,象个当官的,又象个说书卖唱的。他从山东来盛京访友未遇,一股急火,再加上水土不服,病在店铺里十几天了。银子和铜板都用光了,天天赊账,越欠越多。张老实无奈,几次催账索银,他都没有钱。          这一天,张老实诚恳地说:“你大概是位读书人吧?帮我想想办法,不然,我的店铺就要关板了。”老人说:“昨天吃了你给我抓的一剂汤药,又喝了一碗姜汤,夜里发了一身透汗,今天能下地走动了。”张老实高兴地说: “恭喜您老人家玉体安康!”“多谢你以诚待人,有齿不忘,没齿也不忘。你快算算账,吃的、住的,还有药钱,我共欠了你多少银子?我打算多还你一些,报答你对我的恩情。”    张老实听后,心里奇怪:他手里不是没有银子了吗?拿啥还呢?    原来这老人不是别人,他就是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郑板桥向张老实说:“你给我准备两张宣纸,几支毛笔,研上一砚台墨。对了,还要一双牛鼻子傻鞋。”张老实虽然不知道他葫芦卖的什么药,但他还是把东西置办齐了。    郑扳桥把宣纸铺住桌子上,新买来的“傻鞋”并投有穿在脚上,却摆在桌子上。这一举动,把住店的、吃烧饼的都吸引来看热闹。    只见郑板桥不慌不忙地把一只傻鞋底朝下放在砚台上浸渍,只浸鞋底不浸帮。浸好后,他提着鞋后帮,不轻不重地往宣纸上一拍,鞋底所蘸浸的墨汁顷刻四溅,再弯转拖行,然后抬起鞋后帮,用前边的两道牛鼻子一滚,再用大小毛笔,刷刷勾勒几笔。一条须毛乱动,四十一条节弯腿爬行的大蜈蚣,活生生地跃然纸上。不一会儿,又一条也画好了。紧接着,又画了几块怪石和几株粗壮多节的罗汉竹。    画完了画,郑板桥又盖上了方印,抬起身子说:“这幅画,赏也行,当也行;除了还清我欠的钱外,还能余下许多银子,都送给你吧!”    张老实将信将疑地拿画到城西街的一家当铺。账房先生展开画一看,是名人字画,立即卷好拿在手里,问道:“你要多少银子?”张老实也不知道应该要多少钱才好,用右手指随便摸着鼻梁想价钱。账房先生立刻明白了,急忙说: “噢,你要一百两?那就一百两吧!”张老实捧着白花花的银子,有点发懵。账房先生怕位反悔,马上把铺门关上了。    张老实回家之后,非常感谢那位赊账的老画师,正打算摆上酒肉,宴请这位好心人,不料想,郑板桥给老实人留下一幅画后,不辞而别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yangshizx.com/sysjt/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