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为什么叫沈阳?瀋阳揭开沈阳得名之谜
沈水之北,水北为阳,故名沈阳。沈水怎么来命名的?沈水古名为瀋水,水加審字,審今简化为审。
“审”是会意字。金文从宀,指房子,从釆,从口,会于室中细察详问之意。《说文·釆部》:“宷,悉也。从宀从釆,音辩。審,小篆宷,从番”。審,小篆“宷”字,从番。番指野兽足迹。隶变后楷书写作“審”。汉字简化后写作“审”。什么意思?在字义上,“审”字的本意是“详究,考察”,引申指“检查核对”、“正道,不偏斜”的意思。
釆字的分析辩别之意据报道,浑河,古称沈水,又称小辽河,总长公里。辽代以后称之浑河,因水流湍急、水色浑浊而得名,是辽宁省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内河。
審为认真检查意思,为什么要认真检查核对?古人渡水,早期无船,要步行涉水,泅渡时无法携带物品。而古沈水因上游洪峰时带来浊水,即使是洪峰过后,泥浆使水浑浊,仍然是无法迅速辩别水的深浅,故要对原有渡口标志进行仔细确认,方能渡河,故称“审其水、方可渡”。审古代写法为審,加水为瀋,瀋水之北的城市故称瀋阳。后瀋阳简化字为沈阳。瀋水今称浑水,本身亦有历史时期水浑难以辩认流水情况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元一统志》中云:“浑河在沈阳路,西南经沈州南十五里。旧称沈水,水势湍急,沙土混流,故名浑河。今水澄澈,遇涨则浑。”但是,明朝沈阳中卫城东南有沈水和浑河渡的区别,可能当时沈水为浑河支流,如淮河支流分叉口后再汇合。“瀋”为人类活动频繁而审查地形河流特点的必要性表达,“浑”为自然现象的特征表述。
明朝瀋阳中卫城示意图关于沈阳市地名的变化,公元前年,燕国将领秦开率军驱逐东胡,在此地筑候城,“候城”即为瞭望之城,军事目的明显。东汉时,沈阳属于玄菟郡治所。唐代时期,属于安东都护府“沈州”。公元10世纪初,辽国在这里新建了“沈州”城。元代中期组建“沈阳路”。明代建沈阳中卫城。朱模是朱元璋第21个儿子,明代洪武二十四年(年)封为“沈王”,同年在沈阳建立王府;第二年,设立沈阳中护卫。明崇祯七年(年),皇太极尊沈阳为“天眷盛京”,故称“盛京”。顺治十四年(年),以“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城(今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民国三十四年(年),抗日战争胜利,东北光复,“奉天市”恢复“沈阳市”名称。
结论:沈阳因沈水而得名,沈水因其自然特点而得名。沈阳因瀋阳简化字而成为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