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如画、画入村,美景眼前过,人在画中游。走进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随处可见花团锦簇的街道、芳草鲜美的庭院,以及笑容可掬的居民。辽中区作为沈阳市充满活力的城区,以“三个结合”为目标,全力推进“三美”建设,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坚守与创新,打造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把美丽庭院与“最美系列”评选、“两邻”理念、“四零”村屯创建相结合,创造和谐稳定社会风尚。通过悬挂示范户门牌调动群众积极性,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通过邻里间的相互帮助,形成人人参与、户户争先、家家亮丽、处处和谐的浓厚氛围;以户为单位,缩小网格化,落实管理到户,努力实现“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零疫情”目标;以“序化、洁化、绿化、美化”为重点,达到庭院美、居室美、绿化美、产业美、人文美标准,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户、美丽庭院示范街50条。
走进刘二堡镇皮家堡村、木耳岗村,看到整村推进美丽庭院、美丽示范街全覆盖景象。村党支部在特色上做文章,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双收益,高位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皮家堡村以光荣路为主的全域街路、木耳岗村长江街南北路旁农户统一种植五彩石竹、翠菊等花卉,与整洁宽阔的街路交相辉映,形成绿树成荫的美丽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把美丽村屯与村党支部引领创办合作社、乡愁文化相结合,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根据本村资产资源和优势,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确定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采取自主经营、合资入股、融合民间资本等方式,实行保底分红、按股分红,实现合作共赢。全区38个村党支部领办创办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农民增收、集体收益;把专项帮扶资金有效利用到美丽村屯示范建设项目中,提高资金使用质量;通过保留原有地域文化和建筑风格,进一步彰显地域特色,把好乡愁关口,重塑乡村文化生态。
养士堡镇养前村全体户农户以家庭为单位,每家门前两侧总面积为约1万平方米,由村委会统一栽植、由个人负责管理,形成整街“翠绿丛中点点红”的景观带,待深秋果实成熟后,由村委会牵头,统一收购、出售,所得资金将按照3:7的比例进行分红。
潘家堡镇于家台村、邵家村美丽庭院建设整村推进,两条“美丽庭院示范街”——于家台村中心街厚德路、邵家村北二街,中心种植豆子、花生,外围栽植串红、鸡冠花、向日葵、翠菊等花卉,实现村屯美化和农户增加收入的目标。
刘二堡镇木耳岗村购买斤花生种子,在巾帼花村、巾帼花路未覆盖到的农户的房前屋后进行种植,种植面积90余亩,预计秋收村集体可收入3万元,每户可增收百余元。
把美丽田园与做强农业产业链、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农业产业化新引擎。辽中区各镇街在原有主导产业基础上,通过流转土地,建设用地入市,补强短板,延长产业链;与金融机构探索“美丽田园”农业产业链贷款,采取“土地他项权质押”,引入保险公司,建立“政银担保”合作模式,切实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为涉农主体“造血”;借助辽干提升工程和浑河、蒲河水系,通过盘活周边闲置宅基地,发展景观农业、农事体验、精品民宿、共享村庄等新业态,打造独具特色的北方水乡。
位于辽中区老城区南郊3公里的六间房镇马三家村是“玫瑰小镇”产业综合体示范项目的主打区,也是“美丽田园”建设的重要区域。“辽中玫瑰”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辽宁省内独一无二的花卉特色乡村。经过多年打造,形成了以花卉主题项目带动多个农业休闲版块的发展模式,从经济发展和环境改造上提升村内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辽中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辽宁省委、沈阳市委决策部署,久久为功推进“三美”建设,创造了风景秀丽的家园。辽中区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积极投身创建活动,共建“宜居宜业”的家园。展望未来,辽中区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三个结合”,扎实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努力建设一批美丽庭院、美丽村屯、美丽田园,开辟辽中区“三美”建设新篇章。(记者王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