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守在中街祖孙庙胡同的一角,韩老师拿出摄像机对准街对面“凹凸有致”的大白楼,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过来,指着我们身后的胡同,面带微笑的问我:小伙子,这胡同里有什么文化遗址之类的么?“我说没有,只是一些饭店之类的。哦,中年男子好像不胜失望,又看看韩老师的摄像机,这是搞创作么?微笑又回到他的脸上。没没,日常工作,我答到。男子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我看他对我的态度,猜他是个摄影摄像的前辈,但问的问题并不尽人意。首先,我们是在拍摄以沈阳历史老建筑为主的纪录片,所以说“创作”并不准确。其次,文化遗址不在身后的胡同里,眼前的这座中街上人来人往的大楼,才是沈阳历史的见证——曾经响彻东北的吉顺丝房!▲而它不被沈阳人所知的程度,就和那位摄影前辈一样。沈阳网《寻城》拍摄工作进行到第二季时我才加入,写相关文案时发现,我在加入的时间上捡了个天大的便宜,跳过了开荒中最困难的起步阶段。年做《寻城》第一季时,拍摄团队只有九个人,分成三组,
历经了超过十个月的寻访,翻遍了整个沈阳城。
很难想象他们在资料记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通过文保志愿者,走访辽宁省档案馆,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城建档案馆。在偌大的城市中,寻找已经看不出前世今生的,叫不出名字的老建筑,最终累计拍摄素材一万分钟,当《寻城》纪录片第一季结束时,点击量已经超过一百万。做《寻城》的白癜风遗传吗昆明白癜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