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1908年,昔日的城墙街景旧影

天命十年(年)清太祖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修建皇宫。天聪八年(年)清太宗皇太极尊沈阳为“盛京”。顺治元年(年)清朝迁都北京后,沈阳为留都。顺治十三年(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故沈阳又名“奉天”。沈阳的城墙,是个明清复合体。这与明时修城的目的有所不同。皇太极建城主要是将沈阳作为皇都来修的,包括后来的沈阳几个大边门,即‘八门八关’出于社稷考虑。这个城墙便是沿留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消失的“老城墙”。沈阳位于辽河平原中部,东部为辽东丘陵山地,北部为辽北丘陵,地势向西、南逐渐开阔平展,由山前冲洪积过渡为大片冲积平原。地形由北东向南西,两侧向中部倾斜。最高处是新城子区马刚乡老石沟的石人山,海拔米;最低处为辽中区于家房的前左家村,海拔5米。市内最高处在大东区,海拔65米;最低处在铁西区,海拔36米。皇姑区、和平区和沈河区的地势,略有起伏,高度在41.45米之间。沈阳天主教堂,亦称沈阳南关教堂,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小南街南乐郊路40号在地图中查看。教堂原建于年(清光绪四年),是法国传教士方若望所建。年被义和团焚毁,现存建筑为年由南满教区法国苏悲理斯主教利用《辛丑条约》中的庚子赔款在原址上重建的。教堂位于东院,坐北朝南,南北长66米,东西宽17米,通高40米。砖混结构,青砖素面,正面顶部突出有两个方锥形尖顶,东西并列,上部装饰有“十”字架。建筑面积为1,余平方米,有堂字楹,其规模之大,是全国屈指可数的。沈阳文庙位于今沈阳路三段文庙里南部,东至市49中学西墙,西至书院胡同,南至文庙前胡同,北至文庙后胡同,是一座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建筑群。原沈阳文庙分为东西两院,东为圣庙、西为学宫。沈阳文庙经各代屡次修拓,规模不断增大,但至民国后期,已处于荒废状态。仅从民国七年(年)沈阳县公署的报告中可见其一斑:“文庙之大成殿之脊及东西两面宫墙年年剥落,均有损坏之处,而庙内殿上蔓草丛生,几无隙地是皆岁修无款以致有些现相……贵署经费支出恐难拨为不急之需,再四思维只有由奉祀官津贴项下自行酌量开支已于七月二十日动工备料择要修葺……西院各房现为贵县教育会劝学所借用,自应由该会等随时修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yangshizx.com/syswh/527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