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沈阳市 >> 沈阳市习俗 >> 走近沈阳文化篇

走近沈阳文化篇

走近沈阳文化篇

沈阳是历史文化名城,给我过带来了无可估量的价值。沈阳的历史悠久,都是靠当地的人民不断传承才会有今天历史文化名城的著称。当地的菜也是物美价廉的,值得一试,有机会去沈阳的话就要去沈阳故宫、沈阳植物园……这些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沈阳文化,了解沈阳的历史文化吧。

一、沈阳历史文化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沈水(今浑河)之北而得名。沈阳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沈阳别名盛京或奉天。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年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便更名为盛京。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

沈阳共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是除北京之外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他们分别是沈阳故宫沈阳北陵(昭陵)(沈阳东陵(福陵)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

沈阳故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北京、沈阳两座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

北陵公园(昭陵),是清第二代君主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的陵墓,是清代皇陵和现代园林完美结合的游览胜地,面积3.32公顷。北陵建于年,北陵公园以其古老历史、神秘皇陵和园林景观,成为镶嵌在沈城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东陵(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基。

东陵始建于年,年基本建成,后经顺治、康熙、乾隆多次修建,形成了完整的陵基建筑群。陵内有庄严的正红门,有生动的石狮、石虎、石马等,有着名的蹬台阶,有方城、隆恩殿、东西配殿、大明楼、宝顶等建筑。东陵的建筑严谨,雕刻精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沈阳,各种宗教的建立和传播,在客观上极大地丰富了它自身文化的内质。在众多的宗教中,道教首当其冲最早来到沈阳。在道教的传说中,东岳大帝是掌管人间贫富贵贱,生老病死的神仙。自古以来,上至帝后王公,下至贫民百姓,都要对它顶礼膜拜。

二、沈阳的历史

1、后金迁都沈阳

明朝末年,建州女真族兴起。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定都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东南)。后金天命六年(),努尔哈赤攻占辽阳、沈阳,迁都于辽阳。

天命十年()春,努尔哈赤不顾贝勒诸臣异议,决定迁都沈阳。当年农历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后,便率亲族百官自东京(辽阳)起程,夜宿虎皮驿(今沈阳苏家屯十里河),翌日抵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政权的统治中心。后金迁都沈阳后,努尔哈赤便营造汗宫王府,修建与八旗贝勒共议国政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2、皇太极登基

后金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死后,经过一番明争暗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九月初一,在代善等诸王贝勒和文武百官簇拥下,皇太极在沈阳皇宫大政殿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诏告天下,改明年为天聪元年,大赦国中死刑以下罪犯。

为加强皇权,削弱诸王贝勒地位,天聪五年(),又仿明制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天聪八年()四月,皇太极下令官名及城邑名改以满语称,沈阳改为“谋克敦”(兴盛之意),汉文写作“天眷盛京”。

天聪十年()四月五日,满、蒙古族诸贝勒及汉族官员都拥戴皇太极“上尊号”,他欣然同意,便于五月十五日率文武百官出德胜门(今沈阳市大南门),前往天坛,将他“践天子位,建国号为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昭告天地,并筑坛行受尊号礼,称“宽温仁圣皇帝”,史称清太宗,开创了清王朝多年的基业。

3、日俄奉天会战

日俄两帝国主义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于~年在中国领土上展开了一场强盗战争。清政府置国家主权于不顾,竟宣布“局外中立”。年2月8日,日军袭击沙俄驻旅顺口的太平洋舰队,双方开战。同年5月,日军在辽东半岛登陆,占领金州;9月上旬,有一路日军攻占辽阳,欲攻奉天(今沈阳),俄增兵固守。

同年10月上旬,日俄各投入兵力30多万在沙河(今沈阳市苏家屯区沙河乡)开战,互有攻守。年2月,双方在沈阳外围地区激战,各伤亡20多万人,俄军败退,日军占领沈阳。日俄在沈阳激战时,作战区庄稼被毁、房屋被烧、人民被屠戮、财产被抢掠,损失惨重;尤其是俄军溃退前,在沈阳城内强占官署民房,拆房构筑工事、抢夺市民财物、破坏文物古迹。

他们把盛京故宫作放养战马场所,还掠走大批库存黄金珍宝;有数百年历史的大法寺(八王寺),也被他们焚毁。年2月,当时只有10多万居民的沈阳城,就涌入无家可归的难民5万多人,“店房庙宇旧署为之填塞”,啼饥号寒、冻馁而死者触目皆是,令人惨不忍睹。

4、中共在沈阳建党支部

年6月爱国学潮结束后,奉天学生联合会成立,任国桢、吴晓天等人又在青年会办的暑期大学讲授《唯物史观》、《青年运动》等,并在沈阳发展了王纯一、李耀奎、高子升、郭刚、吴竹村等一批共产党员。年9月,中共奉天党支部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奉天特别支部成立,任国桢任党支部书记,吴晓天任团特支书记。

5、沈阳首建市政机构

年5月,张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失败后,在滦州宣布东北独立,实行东三省联省自治。为加强对奉天省城沈阳的统治,年5月3日在省城范围内设立奉天市政公所筹备处;同年8月,划原沈阳县的城区及商埠地一带为市区,正式成立奉天市政公所,任命曾有翼为市长。

公所地址在沈河区西顺城街,仍归奉天省领导。年3月1日,国民党政府把奉天省改为辽宁省;同年4月2日,把奉天市改为沈阳市。年1月31日,东北政务委员会又决定把省城商埠局与奉天市政公所合并,于4月12日把奉天市政公所改为沈阳市政公所。

6、张作霖被炸

张作霖(~),辽宁海城人,字雨亭。奉系军阀首领,曾在东北设立纺纱厂,建筑铁路,筹辟葫芦港,创办陆军讲武堂、东北大学等,成为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侵略政策的障碍。早在年5月,日本土井少将就阴谋炸死张作霖,但未得逞。年6月,张作霖当上安国军政府大元帅,在蒋汪等形成的新军阀征讨下,决定退兵东北,并靠拢英美,牵制日本,日本十分恐慌。

年6月3日深夜,张作霖专列离开北平;4日晨5时23分,当专列驶入皇姑屯东面三洞桥时,一声巨响,专列被炸毁,张作霖负重伤后回到“大帅府”便死去。日本炸死张作霖是精心策划的阴谋,妄图趁张死后东北局势混乱之机侵占东北,吞并满蒙。因奉省当局沉着、冷静地应付了这个复杂形势,后张学良将军化装回沈阳,使日本侵略者的阴谋破产。

7、张学良东北易帜

张作霖被炸死后,东三省议会于年7月2日一致推举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7月4日,张学良正式主政东北。他受命于危难之时,集国难家仇、内忧外患于一身,面临的军政形势十分险恶。日本要他实行“自治”,扬言如蔑视日本警告,日本将自由行动;南京国民革命军则敦促他早日易帜,实现全国统一。

由于张学良将军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在当时全国各地高涨的反日浪潮推动下,于年12月29日,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以青天白日旗替换共和五色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东北易帜”。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宣布这一消息,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年1月4日,国民政府委任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改奉军为东北边防军。从此,张学良在东北推行新政,励精图治,直到九一八事变发生。

8、九一八事变

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查”铁路为名,率部下在沈阳柳条湖东侧、离北大营米的南满铁路车轨下,埋下小型定时炸弹,拉开引信便溜走了。当夜10时20分长春至沈阳的第14次列车刚通过,炸弹爆炸,炸坏2根枕木、1根铁轨,日军忙摆上两具身着中国军装的尸体在现场,硬说是“爆炸铁路的凶犯”,诬称“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北大营进攻,炮轰东塔机场,还兵分三路,分别向沈阳市区南市场、北市场及大、小西门一带进攻,缴了第一、第二警察分局的枪支,占领了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省政府、宪兵司令部、无线电台、东三省官银号、中国银行等重要军政、金融、通讯机关。

到9月19日早晨6点30分,整个沈阳沦陷。日寇在沈阳城内野蛮地残害百姓,奸淫妇女,抢掠公私财物。据不完全统计,官方损失即达16亿元(现大洋票)以上;东北军被劫去飞机架、各种战炮门、战车26辆、枪械12万多支。当日军进攻北大营时,东北军北大营中下层官兵曾奋起抵抗,痛击日寇,因蒋介石下达“不许抵抗”的死令,只好愤愤撤退。从此,沈阳人民开始了14年亡国奴生活。

9、国民政府接管沈阳

沈阳人民从日伪统治下获得解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建设新生活,国民党政府却在美国帝国主义支持下调集重兵,进犯东北。占领东北的苏军也据其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要求中共将东北行政权和中长铁路沿线大城市移交国民政府。年11月25日,中共党政军机关和部队遵照中共中央提出的“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分别向沈阳市郊陈相屯、财落堡和毗邻的县城转移。

年3月12日,苏军也全部撤出沈阳。国民政府委任董文琦为沈阳市长,接收市政府和防务。次日,国民党第52军军长赵公武把军部开进市内,由他兼任沈阳警备司令。国民政府还将东北行辕、东北长官司令部设在市内,把沈阳作为他们在东北指挥内战的中心。国民党内各派系,都竞派“接收大员”到沈阳,大肆掠夺工厂、铁路、贸易、房产等。

10、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沈阳

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11月1日拂晓,东北人民解放军向沈阳发动总攻,2日下午4时,占领沈阳全境。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陈云任主任,并派军事代表接收国民党政府在全市的军、政、警、经济、铁路等机关和官僚资本经营的企业。同日,沈阳特别市卫戍司令部成立,伍修权任司令员,陶铸任政委。

卫戍司令部发布安民告示,号召迅速建立民主秩序。中共沈阳特别市工作委员会、沈阳特别市政府、沈阳特别市公安局和公安总队也同时成立,陶铸任市委书记,朱其文任市长,迅速展开工作。到11月6日,各系统均顺利完成接收任务,电灯、电话、电报、电车、自来水、邮政等相继恢复,工厂复工,商店开业,物价稳定,社会安定,沈阳从此获得新生。

三、地名的由来

1、八卦街

沈阳市南市场的中心地带。八卦街位于沈阳南市场的中心地带,如今格局依然保存完好。云集广场,其外面包铺着一大一小两个分别由大小各四条街道正方形街道框架互为45度角旋转后套在一起。临北的十一纬路,临南的十二纬路,临东的南四经街,临西的南五经街。两个正方形呈对称几何图形围绕一个圆形层层相套,加上若干小路及周围老建筑面对中心广场的扇形配置俨俨形成一幅立体的八卦图,成为沈阳城市老建筑群的一颗明珠。

2、南卡门路

沈阳市大东区。南卡门路是原来北大营南门哨卡的所在地,南卡门路的路名是因北大营而得名的。这个地名基本大部分沈阳人都不知道正确读音,就连地名标牌也很凌乱。比如,机校街路口一栋二层建筑上,楼牌号“南卡门路”卡字下的注音是“QIA”,在整条路上有些楼牌号标注是“KA”,有些是“QIA”,但是路口处的大路牌则无一例外地标注为“KA”,最有意思的是南卡门路31号,楼体上同时有两块牌子,其中一块标注着“QIAMEN”,另一块标注着“KAMEN”。

3、小河沿

大东区南部西起大什字街—万泉街。小河沿古时是沈阳的避暑胜地,小河路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南部,西起大什字街—万泉街,与东滨河路相连,沿南运河东北抵长安路,中部与滂江街交叉并与小什字街、堂子街、管城二街、凯翔一街、凯翔二街、凯翔三街、江东街、航空路等呈丁字形相交。但这个“沿”字恐怕多数沈阳人读的都不对,但读错了又能如何,“小河沿儿”才是沈阳人的最爱。

4、南八条

和平南大街南八马路交汇处。南八条,其实就是南八马路的别称。当时由奉天驿向南辐射的马路是由一到八排列的。也就是说,现在的南一马路、南五马路、南八马路都被称为南一条通、南五条通和南八条通。后来,由于中国人的语言习惯,还是称地名为三个字的比较省事,于是就习惯性地称南八条通为南八条了。

5、正良村

沈北新区道义开发区。正良村属于道义街道。清朝嘉庆年间,满清正黄旗后裔董正、董良兄弟俩,从山东郓城搬到道义街道正良村。老哥俩在这扎根之后,逐渐成了村里的大户。由于老哥俩为人正直善良,谁家有事都上前帮忙,还经常主持正义,调解邻里纠纷,村里人都十分信任和敬佩他们。当时,这个地方没有村名,乡亲们为了不忘老哥俩的好处,有人提议,干脆就取董正、董良名字中的“正良”二字作为村名,让村里的后生们都像董正、董良那样正直善良。

6、马路湾

和平区中华路、和平大街交汇处。年日俄战争后,南满铁路归属日本。和平大街以西为满铁附属地。因铁路东北——西南走向,附属地东西向街路多垂直铁路建设。“千代田通”(中华路前身)与沈阳原有街路(正东西向)有一个自然的交角,好像马路出了一个弯,百姓时称马路弯。久之演变成“马路湾”了。

7、虎石台

沈北新区,位于新区区境南部。此地原叫吴三家子。多年前的一天,雍正皇帝的侄儿宁王率众来到吴三家子狩猎,只带了三个贴身亲随。忽在不远的树丛里,有一只猛虎出现。宁王是当时有名的大力士,精通各般武艺。最后,终因三人奋搏而致虎于死地。雍正得知这一消息后,既命在宁王伏虎之地塑一块宁王伏虎石。石上刻有宁王伏虎画案并上书楷棣大字:“宁王伏虎碑”。因当时将伏虎石立在一高高的石基台上,故后人既称此地为虎石台。

沈阳是历史文化名城,给我过带来了无可估量的价值。沈阳的历史悠久,都是靠当地的人民不断传承才会有今天历史文化名城的著称。当地的菜也是物美价廉的,值得一试,有机会去沈阳的话就要去沈阳故宫、沈阳植物园……这些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沈阳文化,了解沈阳的历史文化吧。

一、沈阳历史文化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沈水(今浑河)之北而得名。沈阳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沈阳别名盛京或奉天。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年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便更名为盛京。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

沈阳共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是除北京之外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他们分别是沈阳故宫沈阳北陵(昭陵)(沈阳东陵(福陵)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

沈阳故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北京、沈阳两座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

北陵公园(昭陵),是清第二代君主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的陵墓,是清代皇陵和现代园林完美结合的游览胜地,面积3.32公顷。北陵建于年,北陵公园以其古老历史、神秘皇陵和园林景观,成为镶嵌在沈城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东陵(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基。

东陵始建于年,年基本建成,后经顺治、康熙、乾隆多次修建,形成了完整的陵基建筑群。陵内有庄严的正红门,有生动的石狮、石虎、石马等,有着名的蹬台阶,有方城、隆恩殿、东西配殿、大明楼、宝顶等建筑。东陵的建筑严谨,雕刻精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沈阳,各种宗教的建立和传播,在客观上极大地丰富了它自身文化的内质。在众多的宗教中,道教首当其冲最早来到沈阳。在道教的传说中,东岳大帝是掌管人间贫富贵贱,生老病死的神仙。自古以来,上至帝后王公,下至贫民百姓,都要对它顶礼膜拜。

二、沈阳的历史

1、后金迁都沈阳

明朝末年,建州女真族兴起。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定都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东南)。后金天命六年(),努尔哈赤攻占辽阳、沈阳,迁都于辽阳。

天命十年()春,努尔哈赤不顾贝勒诸臣异议,决定迁都沈阳。当年农历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后,便率亲族百官自东京(辽阳)起程,夜宿虎皮驿(今沈阳苏家屯十里河),翌日抵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政权的统治中心。后金迁都沈阳后,努尔哈赤便营造汗宫王府,修建与八旗贝勒共议国政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2、皇太极登基

后金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死后,经过一番明争暗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九月初一,在代善等诸王贝勒和文武百官簇拥下,皇太极在沈阳皇宫大政殿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诏告天下,改明年为天聪元年,大赦国中死刑以下罪犯。

为加强皇权,削弱诸王贝勒地位,天聪五年(),又仿明制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天聪八年()四月,皇太极下令官名及城邑名改以满语称,沈阳改为“谋克敦”(兴盛之意),汉文写作“天眷盛京”。

天聪十年()四月五日,满、蒙古族诸贝勒及汉族官员都拥戴皇太极“上尊号”,他欣然同意,便于五月十五日率文武百官出德胜门(今沈阳市大南门),前往天坛,将他“践天子位,建国号为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昭告天地,并筑坛行受尊号礼,称“宽温仁圣皇帝”,史称清太宗,开创了清王朝多年的基业。

3、日俄奉天会战

日俄两帝国主义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于~年在中国领土上展开了一场强盗战争。清政府置国家主权于不顾,竟宣布“局外中立”。年2月8日,日军袭击沙俄驻旅顺口的太平洋舰队,双方开战。同年5月,日军在辽东半岛登陆,占领金州;9月上旬,有一路日军攻占辽阳,欲攻奉天(今沈阳),俄增兵固守。

同年10月上旬,日俄各投入兵力30多万在沙河(今沈阳市苏家屯区沙河乡)开战,互有攻守。年2月,双方在沈阳外围地区激战,各伤亡20多万人,俄军败退,日军占领沈阳。日俄在沈阳激战时,作战区庄稼被毁、房屋被烧、人民被屠戮、财产被抢掠,损失惨重;尤其是俄军溃退前,在沈阳城内强占官署民房,拆房构筑工事、抢夺市民财物、破坏文物古迹。

他们把盛京故宫作放养战马场所,还掠走大批库存黄金珍宝;有数百年历史的大法寺(八王寺),也被他们焚毁。年2月,当时只有10多万居民的沈阳城,就涌入无家可归的难民5万多人,“店房庙宇旧署为之填塞”,啼饥号寒、冻馁而死者触目皆是,令人惨不忍睹。

4、中共在沈阳建党支部

年6月爱国学潮结束后,奉天学生联合会成立,任国桢、吴晓天等人又在青年会办的暑期大学讲授《唯物史观》、《青年运动》等,并在沈阳发展了王纯一、李耀奎、高子升、郭刚、吴竹村等一批共产党员。年9月,中共奉天党支部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奉天特别支部成立,任国桢任党支部书记,吴晓天任团特支书记。

5、沈阳首建市政机构

年5月,张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失败后,在滦州宣布东北独立,实行东三省联省自治。为加强对奉天省城沈阳的统治,年5月3日在省城范围内设立奉天市政公所筹备处;同年8月,划原沈阳县的城区及商埠地一带为市区,正式成立奉天市政公所,任命曾有翼为市长。

公所地址在沈河区西顺城街,仍归奉天省领导。年3月1日,国民党政府把奉天省改为辽宁省;同年4月2日,把奉天市改为沈阳市。年1月31日,东北政务委员会又决定把省城商埠局与奉天市政公所合并,于4月12日把奉天市政公所改为沈阳市政公所。

6、张作霖被炸

张作霖(~),辽宁海城人,字雨亭。奉系军阀首领,曾在东北设立纺纱厂,建筑铁路,筹辟葫芦港,创办陆军讲武堂、东北大学等,成为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侵略政策的障碍。早在年5月,日本土井少将就阴谋炸死张作霖,但未得逞。年6月,张作霖当上安国军政府大元帅,在蒋汪等形成的新军阀征讨下,决定退兵东北,并靠拢英美,牵制日本,日本十分恐慌。

年6月3日深夜,张作霖专列离开北平;4日晨5时23分,当专列驶入皇姑屯东面三洞桥时,一声巨响,专列被炸毁,张作霖负重伤后回到“大帅府”便死去。日本炸死张作霖是精心策划的阴谋,妄图趁张死后东北局势混乱之机侵占东北,吞并满蒙。因奉省当局沉着、冷静地应付了这个复杂形势,后张学良将军化装回沈阳,使日本侵略者的阴谋破产。

7、张学良东北易帜

张作霖被炸死后,东三省议会于年7月2日一致推举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7月4日,张学良正式主政东北。他受命于危难之时,集国难家仇、内忧外患于一身,面临的军政形势十分险恶。日本要他实行“自治”,扬言如蔑视日本警告,日本将自由行动;南京国民革命军则敦促他早日易帜,实现全国统一。

由于张学良将军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在当时全国各地高涨的反日浪潮推动下,于年12月29日,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以青天白日旗替换共和五色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东北易帜”。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宣布这一消息,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年1月4日,国民政府委任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改奉军为东北边防军。从此,张学良在东北推行新政,励精图治,直到九一八事变发生。

8、九一八事变

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查”铁路为名,率部下在沈阳柳条湖东侧、离北大营米的南满铁路车轨下,埋下小型定时炸弹,拉开引信便溜走了。当夜10时20分长春至沈阳的第14次列车刚通过,炸弹爆炸,炸坏2根枕木、1根铁轨,日军忙摆上两具身着中国军装的尸体在现场,硬说是“爆炸铁路的凶犯”,诬称“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北大营进攻,炮轰东塔机场,还兵分三路,分别向沈阳市区南市场、北市场及大、小西门一带进攻,缴了第一、第二警察分局的枪支,占领了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省政府、宪兵司令部、无线电台、东三省官银号、中国银行等重要军政、金融、通讯机关。

到9月19日早晨6点30分,整个沈阳沦陷。日寇在沈阳城内野蛮地残害百姓,奸淫妇女,抢掠公私财物。据不完全统计,官方损失即达16亿元(现大洋票)以上;东北军被劫去飞机架、各种战炮门、战车26辆、枪械12万多支。当日军进攻北大营时,东北军北大营中下层官兵曾奋起抵抗,痛击日寇,因蒋介石下达“不许抵抗”的死令,只好愤愤撤退。从此,沈阳人民开始了14年亡国奴生活。

9、国民政府接管沈阳

沈阳人民从日伪统治下获得解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建设新生活,国民党政府却在美国帝国主义支持下调集重兵,进犯东北。占领东北的苏军也据其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要求中共将东北行政权和中长铁路沿线大城市移交国民政府。年11月25日,中共党政军机关和部队遵照中共中央提出的“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分别向沈阳市郊陈相屯、财落堡和毗邻的县城转移。

年3月12日,苏军也全部撤出沈阳。国民政府委任董文琦为沈阳市长,接收市政府和防务。次日,国民党第52军军长赵公武把军部开进市内,由他兼任沈阳警备司令。国民政府还将东北行辕、东北长官司令部设在市内,把沈阳作为他们在东北指挥内战的中心。国民党内各派系,都竞派“接收大员”到沈阳,大肆掠夺工厂、铁路、贸易、房产等。

10、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沈阳

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11月1日拂晓,东北人民解放军向沈阳发动总攻,2日下午4时,占领沈阳全境。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陈云任主任,并派军事代表接收国民党政府在全市的军、政、警、经济、铁路等机关和官僚资本经营的企业。同日,沈阳特别市卫戍司令部成立,伍修权任司令员,陶铸任政委。

卫戍司令部发布安民告示,号召迅速建立民主秩序。中共沈阳特别市工作委员会、沈阳特别市政府、沈阳特别市公安局和公安总队也同时成立,陶铸任市委书记,朱其文任市长,迅速展开工作。到11月6日,各系统均顺利完成接收任务,电灯、电话、电报、电车、自来水、邮政等相继恢复,工厂复工,商店开业,物价稳定,社会安定,沈阳从此获得新生。

三、地名的由来

1、八卦街

沈阳市南市场的中心地带。八卦街位于沈阳南市场的中心地带,如今格局依然保存完好。云集广场,其外面包铺着一大一小两个分别由大小各四条街道正方形街道框架互为45度角旋转后套在一起。临北的十一纬路,临南的十二纬路,临东的南四经街,临西的南五经街。两个正方形呈对称几何图形围绕一个圆形层层相套,加上若干小路及周围老建筑面对中心广场的扇形配置俨俨形成一幅立体的八卦图,成为沈阳城市老建筑群的一颗明珠。

2、南卡门路

沈阳市大东区。南卡门路是原来北大营南门哨卡的所在地,南卡门路的路名是因北大营而得名的。这个地名基本大部分沈阳人都不知道正确读音,就连地名标牌也很凌乱。比如,机校街路口一栋二层建筑上,楼牌号“南卡门路”卡字下的注音是“QIA”,在整条路上有些楼牌号标注是“KA”,有些是“QIA”,但是路口处的大路牌则无一例外地标注为“KA”,最有意思的是南卡门路31号,楼体上同时有两块牌子,其中一块标注着“QIAMEN”,另一块标注着“KAMEN”。

3、小河沿

大东区南部西起大什字街—万泉街。小河沿古时是沈阳的避暑胜地,小河路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南部,西起大什字街—万泉街,与东滨河路相连,沿南运河东北抵长安路,中部与滂江街交叉并与小什字街、堂子街、管城二街、凯翔一街、凯翔二街、凯翔三街、江东街、航空路等呈丁字形相交。但这个“沿”字恐怕多数沈阳人读的都不对,但读错了又能如何,“小河沿儿”才是沈阳人的最爱。

4、南八条

和平南大街南八马路交汇处。南八条,其实就是南八马路的别称。当时由奉天驿向南辐射的马路是由一到八排列的。也就是说,现在的南一马路、南五马路、南八马路都被称为南一条通、南五条通和南八条通。后来,由于中国人的语言习惯,还是称地名为三个字的比较省事,于是就习惯性地称南八条通为南八条了。

5、正良村

沈北新区道义开发区。正良村属于道义街道。清朝嘉庆年间,满清正黄旗后裔董正、董良兄弟俩,从山东郓城搬到道义街道正良村。老哥俩在这扎根之后,逐渐成了村里的大户。由于老哥俩为人正直善良,谁家有事都上前帮忙,还经常主持正义,调解邻里纠纷,村里人都十分信任和敬佩他们。当时,这个地方没有村名,乡亲们为了不忘老哥俩的好处,有人提议,干脆就取董正、董良名字中的“正良”二字作为村名,让村里的后生们都像董正、董良那样正直善良。

6、马路湾

和平区中华路、和平大街交汇处。年日俄战争后,南满铁路归属日本。和平大街以西为满铁附属地。因铁路东北——西南走向,附属地东西向街路多垂直铁路建设。“千代田通”(中华路前身)与沈阳原有街路(正东西向)有一个自然的交角,好像马路出了一个弯,百姓时称马路弯。久之演变成“马路湾”了。

7、虎石台

沈北新区,位于新区区境南部。此地原叫吴三家子。多年前的一天,雍正皇帝的侄儿宁王率众来到吴三家子狩猎,只带了三个贴身亲随。忽在不远的树丛里,有一只猛虎出现。宁王是当时有名的大力士,精通各般武艺。最后,终因三人奋搏而致虎于死地。雍正得知这一消息后,既命在宁王伏虎之地塑一块宁王伏虎石。石上刻有宁王伏虎画案并上书楷棣大字:“宁王伏虎碑”。因当时将伏虎石立在一高高的石基台上,故后人既称此地为虎石台。









































著名白癜风医院
南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yangshizx.com/sysxs/5153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