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7
90岁的民间发明家张永清驾驶自己改装的陪伴型电动代步车在博览会现场。他既是参观者,也是参展者。新华社记者许晓青拍摄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90岁的张永清自称“发明家”,他携带个人发明的陪护型电动代步车,从家门口的潘家园站坐地铁,经16站(一次换乘),抵达位于北京城北的奥林匹克公园。5月9日至11日,这里的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第七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
10年前,这里曾是北京奥运会的主新闻中心,而今每年总有那么几天,这里会变成中国银发族“寻找”幸福未来的新去处。
日医学馆是自年起坚持参加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的日本知名养老服务机构。新华社记者孙仁斌摄
“变老”是一种加速度
中国正逐渐老龄化。截至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这个群体相当于两个日本的人口。
国际上一般认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达到10%,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从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年,老年人口净增1.1亿,其中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万。
张永清既是博览会的参观者,也是参展者。他通过个人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为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轮椅厂提供技术服务,来单订货、手工加工,把传统轮椅变成能便捷上下公交车、出入地铁站的代步工具。
他已是这类博览会的常客。他和妻子共同驾驶着陪护型双人电动代步车,在宽敞的展厅灵活穿梭,仿佛摆弄心爱的玩具。不时有人上前搭讪,他坐在代步车上很自豪地发起小广告。
“这是我的发明专利,每次接到订单,我都是手工下料加工,然后送到天津一家工厂焊接和喷漆。”他说。
张永清出生于年,是中国东北黑龙江佳木斯人。他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时跟着解放军步行进入沈阳市,学了兵器加工工艺,再到北京市,在一家国营水泵厂负责机械加工。
年张退休时,厂里领退休证的技工也就几个,而现在“退休人员聚会,能坐下满满一辆大客车”。
在他看来,“变老”的速度在加快,说明原来的人口出生高峰变成了“老人的高峰”,而且老人更加长寿了。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的人均寿命35岁。而今,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7岁。
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举办七届以来,外资积极布局被誉为“朝阳产业”的中国养老产业。新华社记者许晓青摄
当“夕阳”遇到“朝阳”
“自从我的‘发明’诞生,一共卖出了多台,年龄最大的使用者岁。”张永清说。
中国古语习惯把人的晚年形容为“夕阳”,不过张永清认为自己一直在发明创造,可以保持青春。而且给代步车加装锂电池后,这种电动代步车一次充电可以行驶数十公里,他自诩这是“朝阳产业”。
几乎每年必到养老服务业博览会的张永清,今年发现了更多的“朝阳”——比如陪护机器人、健康筛查机器人、智能化养老建筑等。
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老龄产业市场不断升温,老年人照护服务需求持续上升。年,中国城乡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15.3%,比年的6.6%上升近9个百分点。
中国人购买和使用老龄用品变得时髦起来。调查中,有65.6%的受访老年人使用了老龄用品,如假牙、血压计、成人纸尿裤等。
事实上,亚欧多国比中国更早迈入老龄化。从年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首次举办起,外资就开始积极布局“朝阳产业”。今年,日本、法国、加拿大、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家企业、机构、社会组织参展博览会,共同勾勒出中国蓬勃发展的养老产业。
日医(上海)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伊藤善朗认为,这不是要把“日本经验”一股脑都搬到中国,而是因地制宜,根据中国庞大的养老需求,为之提供定制服务,比如提供养老设施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等。
一批中国“80后”企业家也投身养老产业。“80后”养老事业联盟创始人之一张晶说,现在已是中国独生子女一代为父母提供养老解决方案的最佳时机。养老博览会上的年轻人身影越来越多。
拥有50多年历史的法国宜世学院向中国医疗和康复界推介看护师这一全新的职业和硕士学位课程。新华社记者许晓青摄
更有想象力的养老计划
联合国的一份预测报告曾指出,到年,世界人口将增至97亿。每5人中,就有1名老龄人口。
在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养老将成一个更严峻的命题。政府预计,到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在北京,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公交车上的专座经常不够用。广场舞、养老旅游等增多。而在国际邮轮上,越来越多出现中国老年人身影,他们去到最远的地方,包括南北极。
在中国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空心化”明显,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导致农村老年人留守和“空巢”问题。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保留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承担。
“不能等着儿孙给我养老!”张永清斩钉截铁地说。他目前和自己第二任妻子同住,对每月多元的退休金满意。“子女们也都60岁出头了,各过各的,照样乐呵。勤劳才是长寿秘诀。”他乐观地说。
参加博览会的法国宜世高等精神运动与康复学院院长杰拉德·艾尔曼说,中国的养老体系仍在构建基础框架,体现政府责任的举措未来一定会更多。
这家学院获中国教育部认可,从明年起招收首批中国学生,赴法攻读失能失智老人看护师硕士学位。
杰拉德本人已70岁。他认为,人类将共同面对“老去”的未来,不排除会有更富想象力的养老计划。
新华社记者许晓青、吕梦琦、赵宇飞、孙仁斌、李琳海、张玉洁